撰稿:刘文倩 郭泽慧 胡孟 杨帆 核稿:刘建华
2025年6月30日,“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研读” 系列学术活动迎来第六十四期,活动在太阳集团tyc5997一楼报告厅顺利举行。此次读书会聚焦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围绕三部经典文献展开深入研讨。活动中,2024级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刘文倩、郭泽慧、胡孟三位同学依次登台,就各自研读经典文献的心得与见解作了详细报告分享。
第一位分享人刘文倩对毛选第三卷中的《改造我们的学习》进行了阅读分享。该同学分别从写作背景、文章内容、文献综述、当代启示四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她介绍了文章的写作背景:新党员为革命注入生机,但存在着一些非无产阶级思想侵蚀党内,需要加强党的领导,改进学习的制度和方法。其次,她从四个方面分析文章主要内容,第一,回顾党的奋斗历程,总结经验,肯定成论;第二,分析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及其危害;第三,对照分析对于主观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两种不同的学习态度;第四,提出改造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建议。随后,她对相关研究做了文献综述。最后,她分享了该著作对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的重要启示。

谭亮亮老师首先肯定了刘文倩同学的汇报,认为其具备良好的整体性与连续性,内容呈现逻辑清晰、连贯顺畅。但同时针对汇报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展开教学,详细讲解了 “左倾”“右倾” 带引号与无引号的关键区别和内在联系 ,帮助同学们精准辨析概念,深化对相关理论的理解。
第二位分享人郭泽慧对《德意志意识形态》进行了阅读分享,她主要从创作背景、理论内涵、时代启示三个方面进行深入阐释。首先,她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创作《德意志意识形态》旨在清算当时德国盛行的青年黑格尔派哲学思想,告别旧有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强调这部著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向成熟,对认识当代资本主义问题、探索新型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其次,在理论内涵解读中,她以“现实的人”作为唯物史观的基本出发点,深入阐释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系统论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以及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最后,她结合当代社会发展指出时代启示,强调《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唯物史观为剖析当今全球化、数字化背景下的社会矛盾提供了理论工具,其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有助于我们把握时代脉搏,探索解决现实问题的科学路径,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社会变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引。

谭亮亮老师认可其内容的价值,着重指出《德意志意识形态》对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同学而言,是极具学术与实践意义的经典著作。随后,谭老师围绕意识形态相关知识展开讲解,从意识形态的属性、功能,到不同意识形态的特征对比,层层剖析。同时,他强调要学习贯穿其中 “逻辑与历史相结合” 的研究方法,引导同学们掌握科学的理论研究路径,提升学术思维能力。
第三位分享人胡孟对毛选第二卷中的《反对自由主义》进行了阅读分享。他主要从创作背景、文献综述、内容解读和启示意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他介绍了文章的创作背景,包括国际背景、国内背景和党内背景。其次,他对相关研究做了综述,涵盖学界对自由主义的危害和根源、自由主义和党的建设关系、自由主义的现代价值。随后,该同学分享文章要点包括对11个自由主义表现的分类解读、原文中的自由主义的危害和根源、反对自由主义的方法。最后,在启示意义方面他主要讲了反对自由主义和党的建设的关系,反对自由主义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反对自由主义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谭亮亮老师首先肯定了胡孟同学在分享过程中的亮点,同时谭老师补充分享了《反对自由主义》在日常学习、工作与生活中的应用要点,从维护团队纪律、提升协作效率,到加强个人思想建设等方面,指导同学们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真正发挥理论的指引作用。
谭亮亮老师的点评与知识分享,既立足每位同学汇报的亮点与不足因材施教,又通过理论延伸与实践指导构建起系统的学习框架。从概念辨析到方法传授,从经典解读到实践应用,不仅为三位同学指明了改进方向,更为全体同学带来一场知识与思维的双重提升之旅,让大家在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道路上获得更清晰的指引,为未来的学术探索与成长发展夯实基础。
